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06-24 阅读:0 来源:sznbone 行业资讯

  1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1.1 2017年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达到1 589亿元,比2016年的1 330亿元,同比增长19.5%。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由873亿Wh增长到1 009亿Wh,同比增长15.6%。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用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消费类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由695亿元增长到757亿元,同比增长约9%,产量由490亿Wh,同比增长7%,达到524亿Wh。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由600亿元,同比增长30%,达到780亿元;产量由330亿Wh,同比增长35%,达到446亿Wh。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由35亿元,同比增长48%,达到52亿元,产量由25亿Wh,增长到39亿Wh,同比增长55%,2014-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销,如表1所示。

  2017年度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前30强企业销售收入合计达到1 223.03亿元,占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总和的77%。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30强企业如表2所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刘彦龙秘书长

  表1 2014-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销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量约为17.11亿只,2016年出口量约为15.17亿只,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2.79%。2017年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约为80.48亿美元,2016年出口额约为68.4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64%。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方向,数量及出口额如表3所示。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20强企业如表4所示,2017年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前20强企业如表5所示。

  2017年各种车型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为369.1亿Wh,其中磷酸铁锂(LFP)为180.7亿Wh,占总体的49.0%;三元材料(NCM)为 165.6亿 Wh,占总体的 44.9%;锰酸锂(LMO)为15.4亿Wh,占总体的4.2%;钛酸锂(LTO)为7.4亿Wh,占总体的2.1%。2017年各种车型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占比见表6所示。

  2017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产量排名:根据对18家磷酸铁锂企业的统计,磷酸铁锂产量为72 918 t,前十家企业总产量为66 538 t,占比91.3%,磷酸铁锂前十大企业按产量大小顺序为贝特瑞、湖南升华、比亚迪、安达科技、北大先行、德方纳米、合肥国轩、重庆特瑞、江苏乐能、斯特兰;根据对29家三

元(参数|图片)材料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129 380 t,前十大企业总产量为81 160 t,占比62.7%。三元材料前十大企业分别为宁波金和、优美科、湖南杉杉、金瑞科技、北京当升、深圳振华、湖南瑞翔、厦门钨业、无锡凯力克、湖南桑顿。

  表2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30强企业

  

  表3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

  

  表4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20强企业

  

  表5 2017年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前20强企业

  

  表6 2017年各种车型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占比

  

  根据对11家钴酸锂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51 750 t,前5家企业产量为42 000 t,占比81.2%;前3家为33 500 t,占比64.7%。钴酸锂前十大企业分别为天津巴莫、湖南杉杉、厦门钨业、盟固利、北大先行、当升科技、湖南瑞翔、江门科恒、广州融捷、湖南美特。

  根据对2017年13家锰酸锂材料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32 500 t,前10家的总产量为 29 200 t,前5家的为 18 300 t,占比56.3%。锰酸锂材料前十大企业为湖南桑顿、中信大锰、淄博科源、青岛乾运、中天光源、江西智锂、湖南信达、济宁无界、天津通一、河北强能。

  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正极材料企业销售收入如表7所示。

  2017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产量排名如表8所示。根据对15家负极材料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170 500 t,占比为92%。前7家产量都超过1万t,前3家总产量为95 000 t,占比55.7%。2017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前三大企业销售收入: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150 989万元,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为148 223万元,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为147 392万元。

  表7 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正极材料企业销售收入

  

  表8 2017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产量排名

  

  2017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企业产量排名如表9所示。根据对14家电解液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110 106 t,前10家企业总产量为95 595 t,占比86.8%;前 3家企业总产量为50 880 t,占比为46.2%。主要电解液企业销售收入情况如表10所示。

  表9 2017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企业产量排名

  

  表10 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电解液企业销售收入

  

  2017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企业产量排名如表11所示。根据对13家隔膜企业的统计,总产量为13.76亿m2,前10家总产量为12.79亿m2,占比92.9%,前8家总产量都超过1亿m2。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隔膜企业销售收入如表12所示。

  表11 2017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企业产量排名

  

  表12 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隔膜企业销售收入

  

  2017年锂离子电池部分设备企业销售收入如表13所示。2017年锂离子电池组主要企业销售收入如表14所示。

  表13 2017年锂离子电池部分设备企业销售收入

  

  表14 2017年锂离子电池组主要企业销售收入

  

  1.2 2018年发展现状

  (1)2018年1-11月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统计

  2018年1-11月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前20强企业如表15所示,占同期动力锂离子电池总装机量的93.4%。2018年1-11月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统计中磷酸铁锂(LFP)为 161.1亿 Wh,36.6%;三元 (NCM)为 269.6亿 Wh,61.2%;锰酸锂(LMO)为 6.6亿 Wh,1.5%;钛酸锂(LTO)为 3.3亿Wh,0.74%;合计440.6亿Wh。2018年1-11月各种车型动力电池装机量如表16所示。

  表15 2018年1-11月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前20强企业

  

  表16 2018年1-11月各种车型动力电池装机量

  

  三元电池:装机量为269.6亿Wh,占装机量61.2%。从配套车辆类型来看,主要配套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占比92.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161.1亿Wh,占装机量36.6%;从配套车型类别来看,磷酸铁锂电池主要配套在新能源客车上,市场占有率为72.2%,主要集中在10 m以上的新能源客车中。锰酸锂电池:装机量为6.6亿Wh,占装机量的1.5%;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客车上,占比62.1%。钛酸锂电池:装机量为3.3亿Wh,占装机量的0.74%;主要作为快充电池应用在新能源客车上。

  在各类动力电池方面,目前市场主要以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从发展趋势来看,三元电池占比将快速提升。

  2018年1-11月各种形状电池配套量及在各种车辆的占比如表17所示。

  表17 2018年1-11月各种形状电池配套量及在各种车辆的占比

  

  总体来说,方型、圆柱型和软包三种封装类型的动力电池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每种电池都有自己主导的领域,方型三元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乘用车上,方型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客车上。

  随着补贴政策对整车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系统比能量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相同材料的单体电池,由于不同的封装形式,单体系统比能量有着一定的差距。由铝塑复合膜封装的软包电池比起铝壳封装的方型电池和钢壳封装的圆柱型电池质量都要轻,而且内阻小,安全保障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制造商的目光。预计未来软包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比重有望达到50%。

  (1)动力电池行业特点: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

  2016年以来,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产能结构性过剩。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度调整,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2016年前20强企业装机量占比为83.1%,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为64.5%。

  2017年前20家企业装机量为320.9亿Wh,占比87%;前5家企业装机量为223.43亿Wh,占60.5%。

  2018年前11个月前20家企业装机量为411.72亿Wh,占比为93.5%;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为75.7%。前2家占63.1%。

  2018年各个企业面临着补贴大幅度下滑、比能量及续航门槛大幅提高、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无论是二三线梯队企业,还是被边缘化的动力电池企业,均有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2018年三元动力电池占比明显提升,从市场需求看,乘用车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力。由于补贴政策的引导和三元电池本身的高密度特性更能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需求,从国内主流电池生产企业的数据看,三元电池已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重点。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大客车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三元电池的成本逐步降低,以及安全性的逐步提高,其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将造成明显冲击。随着三元电池的安全性逐步得到验证,加之消费市场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提升,国家政策又倾向扶持高比能量动力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电池被业界普遍看好,吸引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的积极布局。三元电池企业多在集中布局高镍三元电池的研发,技术路线从目前主流的NCM523体系向NCM622、NCM811和NCA快速地推进。2020年补贴取消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将会拥有各自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2)电池安全性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低钴化在提升电池比能量、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却较为突出。由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壁垒较高,在制备工艺、设备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普通三元材料,国产高镍三元材料走向成熟仍需要克服多项技术难题。企业为得到更高的补贴,在提高系统比能量的要求下,降低了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大部分企业在三元电池生产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都有待检验。企业应高度重视电池单体和系统的安全性。

  (3)补贴下调敦促全产业降成本

  预计,2019年补贴标准将进一步降低、门槛进一步提高,直到2020年后补贴完全取消。补贴下调使得动力电池环节首先受到冲击,同时,上游钴、镍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一点点被吞噬,电池企业短期内压缩成本的意愿十分强烈。

  电池企业将通过向上游隔膜、电解液、负极、正极等环节压价等“降本”措施及提高比能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增效”措施来尽可能弥补。

  2 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趋势

  2.1 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2015年10月3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中国制造2025》提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国内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并分别提出了2020年、2025年的发展目标。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2016年10月26 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公务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国家对动力电池提出明确发展目标为: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规划(2012-2020)》

  电池模块的比容量达到300 Wh/kg以上,成本降至1.5元/Wh以下。

  (2)“十三五”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专项(2016-2020)

  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达到300 Wh/kg以上,成本降至0.8元/Wh以下;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200 Wh/kg以上,循环寿命达到1 200次以上,成本降至1.2元/Wh以下;新型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达到400 Wh/kg以上,新体系电池比能量达到500 Wh/kg以上。

  (3)《中国制造 2025》

  2020年:电池比能量达到300 Wh/kg;2025年:电池比能量达到400 Wh/kg;2030年:电池比能量达到500 Wh/kg。

  (4)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年:电池比能量达到300 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 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 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2025年: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350 Wh/kg。

  2.2 双积分政策实施,外资车企将加速在华新能源汽车布局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2019年起正式考核。根据办法,2019-2020年,车企销售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10%和12%。双积分政策的推出,外资车企为了适应政策要求,加快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资步伐,这将推动海外(尤其是欧洲)传统车企加紧电动汽车在华布局,合资与自主的较量将在电动车领域再次上演,国内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双积分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会有力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总规模的扩张,但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会有较大的压缩。双积分政策实施的力度越大,对自主品牌的空间压缩程度就越大。

  2.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平稳,中国厂商市场份额扩大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5.5亿部,同比增长2%,前十大厂商获得了77%的市场份额。前十大厂商中国占据6家。2017年国内市场出货量为4.91亿部,同比下降12.3%。4G手机升级浪潮退去,性能提升带来的刚性换机需求走弱,致使国内市场出货量结束两年来的增长趋势。当前国内市场趋近饱和,海外成为了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极为重要的目标市场。

  2.4 电网级电化学储能爆发,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扩大

  当前电网对储能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电量存储功能向快速出力调节功能转变。而“锂电池+PCS”的组合模式,是目前快速调节出力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锂电池的性能、成本优势已经开始被电力领域所认知,加之辅助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清晰,2019年开始投资规模必将进入一轮爆发期。

  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127%,其中电网侧、辅助服务领域装机量占比超过60%,且全部为锂离子电池。从公开的项目看,仅宁德时代在福建的储能规划第一期项目就达到100 MWh,江苏、河南共300 MWh的电网侧储能项目也已开工,“火电+储能”合计需求也将突破100 MWh。预计,从2019年开始,电网级锂电池储能需求将会达到GW级别,对于锂电池需求快速扩大。

  2.5 铁塔基站对退役锂离子电池有巨大需求

  中国铁塔从2015年以来开展了退役动力电池用于基站备电的试验,试验的站点覆盖了城市、乡村以及高寒、高温、高湿等不同场景,不同的基站类型。试验结果证明,梯次电池相对于传统铅酸电池,具有充放电次数多、续航能力强、使用年限长等诸多优点。2018年10月31日,中国铁塔与11家新能源汽车主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广梯次电池试点应用。铁塔公司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80万座基站,备电需要电池约54 GWh;60万座削峰填谷站需要电池约 44 GWh;50万座新能源站需要电池约48 GWh。合计需要电池约146 GWh。如果以存量站电池6年的更换周期计算,每年需要电池约24.3 GWh;以每年新建基站10万个计算,预计新增电站需要电池约3 GWh。合计每年共需要电池约27 GWh。

  2.6 2020年补贴取消后,各种混合动力车型用电池技术值得关注

  在国内外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混合动力车辆,特别是微混车辆等各种节能汽车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各国对汽车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的要求,达到降低燃油消耗,促进燃油效率提升和CO2减排的功能,又能满足各类客户对车辆性价比的需求,微混车辆正加快向轻混车辆发展。轻混车辆要求电池能提供更高的能量,甚至功率。于是,车用48 V电源系统正在得到加速发展与应用,而且是锂离子电池可能显示优势的又一扩展应用领域和发展机遇。

  我国一汽、上汽、长安、北汽、江淮、吉利等企业都已将48 V电驱动技术列为较为可行的技术路线,开发应用48 V电池系统的乘用车。国内外48 V电池研究、生产与应用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国内一些大型锂离子电池企业已经分别开发出48 VLFP/C、NMC/C、NMC/LTO等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产品。

  2.7 低速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锂电化步伐加快

  国家对低速电动车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下一步可能将加快制定发布《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加快研究提出低速电动车生产、销售、税费、保险和使用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具体管理措施,建立完善低速电动车管理体系。此项整顿工作将加快推进低速电动车的锂电化步伐。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企业均积极谋求车型升级。根据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需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 km/h,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 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 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 V等。雅迪、爱玛、新日、小牛等电动自行车领军企业在锂电化道路上的提前布局与趁势发力,推动了自行车锂电池市场的迅速起量。

  3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技术进步主要来自关键电池材料创新研究与应用进展,通过新材料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安全性。为满足下游应用对电池比能量提升的要求,一方面通过采用高比容量的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充电电压,采用高电压材料。

  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前瞻性研发。

  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池,显著提升比能量,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3.1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正极

  正极材料研发重点:高镍NCM和高比容量NCA。高镍低钴是发展趋势。特斯拉动力电池目前钴使用量低于3%,未来将降至0%。6月初,松下宣布正在开发无钴电动汽车电池。2018年国内动力三元材料增产明显,各主流企业纷纷加大动力三元材料的生产,除常规动力523型号外,622、811等高镍型号较2017年技术愈加成熟,电池厂家开始加大采购力度。2017年国内622较为成熟的企业包括:宁波容百、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新乡天力、河南科隆、贝特瑞、湖南桑顿等。贝特瑞、当升科技、宁波容百等开始811批量出货。

  3.2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负极

  负极材料研发重点:硅基负极-硅碳,氧化亚硅碳。包括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与应用、人造石墨材料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LTO材料性能提升与电池应用研究、金属锂的可充性改善等。国内前几大负极材料生产厂商陆续对硅碳负极材料进行布局,深圳贝特瑞和江西紫宸已率先推出多款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如贝特瑞高容量硅碳三代产品已完成技术开发,高倍率、长循环硅氧已实现量产。上海杉杉和星城石墨也正在加快硅碳新型负极材料的产业化。2017年国内人造石墨负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负极材料占比达到65%。负极材料行业继续呈现强者恒强局面: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三强鼎立,斯诺、凯金、翔丰华、星城等第二梯队企业奋起直追。前8家企业约占总产量的77%。

  3.3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电解液

  电解液领域重点围绕着功能电解液展开,对添加剂的选择是当今电解液研究发展的焦点所在,尤其以新型电解质体系(含溶剂、溶质与添加剂),适用于高镍NCM动力电池的功能电解质(含添加剂),适用于储能电池中的电解质(特别包含添加剂)以及低温型、高温型(150℃)、阻燃性及耐5 V高电压电解质体系研究与应用新进展。目前,重点开发高电压三元/石墨电池、高镍正极/石墨或硅碳电池、高功率三元/石墨电池、长寿命磷酸铁锂/石墨电池、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石墨电池用添加剂。

  3.4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隔膜

  隔膜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干法与湿法两种,干法成本较低但不适合高比能量电池,湿法更薄能够满足动力电池对高比能量的要求,但是成本较贵。2017年湿法隔膜的产量超过了干法隔膜。涂覆(或复合)隔膜则是当今隔膜应用发展的焦点所在,隔膜表面采用涂覆层可以带来明显的好处,首先是提高了隔膜的热稳定性;其次是提高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有利于电池内阻降低、放电功率提升;再有是可阻止或降低隔膜氧化,有利于配合高电压正极的操作以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等。涂层材料主要包括:氧化铝、勃姆石、PVDF、PVDF+HFP、纳米复合材料、芳纶等。未来发展:薄型化隔膜。随着动力电池比能量快速提升,16、12 μm甚至8 μm的隔膜开始应用,而湿法工艺制成的隔膜能够达到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减少以及干法隔膜工艺的逐步改进,干法隔膜在三元电池占比逐步提升。

  4 结束语

  对开拓锂电池应用市场的建议如下:(1)加快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进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大,对电池的高安全性、高一致性、高合格率和低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锂离子电池制造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高品质、高效、高稳定性”和“信息化、无人化、可视化”。因此,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规范化,加快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智能制造。要实现锂离子电池行业制造智能化,首先要重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两化的深入融合,根据各具体功能需求开发应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运用智能化解决方案,保证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安全、质量、一致性和可追溯;(2)高度重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退役将渐成规模,车用动力电池退役后,需要考虑其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要开展梯次利用,首先要了解退役电池的品质和安全性能。电池企业要建立大数据追溯系统平台和对电池检测评价方法。大数据要包括电单体研发生产数据、电池包研发生产数据、电池包车载运行监控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对退役电池进行健康评价,以确定电池能否进入梯次利用市场。要实现梯次利用,需要重视电池单体和电池包的标准化,在一个企业内部尽可能采用较少规格的单体电池,既可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一致性,又便于今后梯次利用时的拆解和重组。因此,在动力电池设计阶段就要为后续的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做准备。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竞争激烈,行业的整合正在持续进行中,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动力电池企业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到首位,只有拥有雄厚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理性市场定位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厂商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市场。

  刘彦龙,198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获得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BA)。2005年至今,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组委会秘书长,2009年5月至今,兼任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9年5月-2017年8月,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5年3月起任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英国政府将投入2800万英镑用于研发并建设动力锂电池厂

磷酸铁电池保护板功能,磷酸铁电池适不适合快充

寻找下一个CATL,电池材料革命五大突破口

无酸固态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电源侧储能电池

OPzS系列铅酸蓄电池 安全储能厂家

上一篇:2019年锂离子电池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让锂离子电池发展更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