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隐患需要对症下药
电池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王芳指出,“电池的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我们必须找到电池发脾气的点”。她建议,企业通过电池安全性测试,充分了解电芯的特性,了解它是一个性格内向,还是一个活泼的。如果是活泼的,就应考虑在某一些使用环节,包括在系统集成时增加一些辅助限制措施,将它处在相对规矩的范围内,把它的优良品质安全体现出来,使其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降低由于性格活泼而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热失控有很多种表现,每一个电芯表现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个电芯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基于其里面的材质,包括隔膜等不一样的材质,它在某些温度点,同样的材质发生了不一样的反应,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企业开发更应该注重产品设计 “企业在开发时,不应只关心是不是能够通过安全性检测、通过国家的法规、论证,而更应该关心怎样才能把产品设计好,把电芯变安全。”王芳表示,“形成电池热特性的评价体系,首先要了解其本身的热特性,了解电池在正常充放电时表现出来的温升速率和发热量状态,以及电池的安全区域,知道他发脾气的出发点以及触发的机理和条件。”
产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在热管理设计时,每个电芯之间应有什么阻断措施和保护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她强调,一是单体模块必须本身的安全性要达标,另外,知道电池的安全特性以后,要附加合适的安全性设计,把系统集成做好,才能生产出真正可靠的电池系统。
电池使用三四年后的安全性值得关注
针对电池生命周期当中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试验显示,电池在做到900次左右时容易发生电池的热失控问题。电池在正常使用三到四年之后,可能仍旧可以继续使用,电池剩余容量也基本维持在80%以上,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电池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