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硫化与修复方法
1、何为硫化
蓄电池内部极板的表面上附着一层白色坚硬的结晶体,充电后依旧不能剥离极板表面转化为活性物 质的硫酸铅,这就是硫酸盐化,简称为“硫化”。 2、硫化表象 电池内阻增大,充电较未硫化前电压提前到达充电终止电压,电流越大越明显。酸液密度低于正常 值。放电容量下降,放电电流越大容量下降越明显。充电时有产生气泡,充电温升增快,严重时可导 致充不进电。 3、硫化的生成 根据蓄电池的双硫酸盐化论,蓄电池在每次放电后,正负极板的不同活性物质均转变 为硫酸铅,充电 后各自还原回不同的活性物质。而经常过放电、小电流深放电、低 温大电流放电、补充电不及时、充 电不充足、酸液密度过高、电池内部缺水、长期 搁置时,极板表面的硫酸铅堆积过量且在电解液中溶 解,呈饱和状态,这些硫酸铅 微粒在温度、酸浓度的波动下,重新结晶析出在极板表面。由于多晶体 系倾向于减 小其表面自由能的结果,重组析出后的结晶呈增大、增厚趋势。由于硫酸铅是难溶电 解质,重组后的结晶体其比表面积减小,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降低。硫酸 铅附着在极板表面 和微孔中阻碍了电池的正常扩散反映,且硫酸铅电导不良阻值 大,致使电池在正常的充电中欧姆极 化、浓差极化增大,充电接受率降低,在活 性物质尚未充分转化时已达极化电压产生水分解,电池迅 速 升温使充电不能继续 下去进而活性物质转化不完全,因而成为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的原因。 4、如何防止电池产生硫化 每次放电后及时补充电且要充足电,尤其是大电流放电后一定要及时补充电。在小电 流放电时尽量控 制放电深度,小电流深放电产生的硫酸铅过于致密,放电后充电 采取小电流长时间。对于低温大电流 放电后,要采取多充电量百分之三十来恢复 容量。长期搁置的电池,要先充足电后再搁置,在搁置每 两个月适当补充电一次。 5、几种电池硫化修复的方法 1)水疗法 对已硫化电池,可以先将电池放电,倒出原电解液并注入密度在1.10g/cm3以下较 稀电解液,即向 电池中加水稀释电解液,以提高硫酸铅的溶解度。采用20h率以下的电流,在液温不超过20℃~40℃ 的范围内较长时间充电,最后在充足电情况 下用稍高电解液调整电池内电解液密度至标准溶液浓度,一般硫化现象可解除, 容量恢复至80%以上可认为修复成功。 此法机理,用降低酸液密度提高硫酸盐的溶度积,采取小电流长时间充电以降低欧姆极化延缓水分解电压的提早出现,最终使硫化现象在溶解和转化为活性物质中逐渐减轻或消除。 此法特点对于加水蓄电池比较适用,对于硫化严重现象亦可反复处理,无须投资设备即可自行修复,缺点是过程太繁琐对密封电池不太使用。 2)浅循环大电流充电法 对已硫化电池,采用大电流5h率以内电流,对电池充电至稍过充状态控制液温不超过40度为宜,然后放电30%,如此反复数次可减轻和消除硫化现象。 此法机理,用过充电析出气体对极板表面轻微硫化盐冲刷,使其脱附溶解并转化为活性物质。 此法特点,对于轻微硫化可明显修复。但对老电池不适用,因为在析出气体冲刷硫酸盐的同时也对正极板的活性物产生强烈冲刷,使活性物质变软甚至脱落。 3)化学修复法 对已硫化电池,倒掉原电解液,加入纯水与硫酸钠、硫酸钾、酒石酸等物质混合液,采取正常充放电几次,然后倒出纯水加入稍高密度酸液调整电池内酸液至标准液浓度,容量恢复至80%以上可认为修复成功。 此法机理,加入的这些硫酸盐配位掺杂剂,可与很多金属离子,包括硫化盐形成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是不稳定的,不导电的硫化层将逐步溶解返回到溶液中,使极板硫化脱附溶解。 此法特点,修复效率和功效高于前两种修复方法,缺点太繁琐。 4)脉冲修复 对于硫化电池,可用一些专用的脉冲修复仪对电池充放电数次来消除硫化。 此法机理,从固体物理上来讲,任何绝缘层在足够高的电压下都可以击穿。一旦绝缘层被击穿,就会由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如果对电导差阻值大的硫酸盐层施加瞬间的高电压,就可以击穿大的硫酸铅结晶。如果这个高电压足够短,并且进行限 流,在打穿硫化层的情形下,控制充电电流适当,就不会引起电池析气。电池析气量取决于电池的端电压以及充电电流的大小,如果脉冲宽度足够短,占空比够大,就可以在保证击穿粗大硫酸铅结晶的条件下,同时发生的微充电来不及形成析气,如果含有负脉冲去极化,就更能保证在击穿硫酸盐层时极板的气体析出,这样就实现了脉冲消除硫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