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位“电池医生”,主攻储能研究,率团队夺冠科技奥斯卡
出生于化学化工世家,读初中就喜欢与试剂打交道;作为大学教授,他主攻储能研究近10年,足迹踏遍全国上百家储能企业,他说“科研成果要走向实际应用,必须多听多交流”。又是一年“两会”时间,去年由湖北工业大学袁颂东教授执笔的省政协重点提案《大力开发先进储能技术,促进我省储能行业发展》,目前一直被加紧督办中。6年为百家储能企业“把脉问诊”袁颂东是地道的武汉人,其父亲5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或许受家庭影响,他初中起就非常喜欢物理和化学,尤其对各类科学实验十分着迷。1985年,袁颂东从武汉中学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五环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袁颂东回忆,化学实验意外难免,他读大学时,一场突发的停电事故,就曾导致实验室排出的有毒气体发生倒灌,还好大家撤离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对知识的追逐,刚入职几年,袁颂东在老工程师带领下,经常吃住在工地,参加过多项国家重点化工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1994年,袁颂东调入湖北工业大学任教。2011年,该校策划申报成立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袁颂东作为筹建人之一,开始主攻储能领域研究。袁颂东介绍,中国的动力电池研究起步较晚,为了充分调研,他先后走访了浙江、广东、江苏等近百家动力电池生产和应用企业,主要围绕专业技术问题和人才培养进行详细考察。这几年来,袁颂东要么在实验室做科研,要么就在各个储能企业车间“望闻问切”,最多的一年他陆续调研近30家企业,如比亚迪、比克、欣旺达、亿纬锂能、星源材质、格林德以及航天特种研究机构等。2016年,袁颂东接到河南新乡一家电池生产企业“求助”,称客户反映他们电池快充稳定性差、损耗大。经多番实验,袁颂东建议引入碳纳米管提高导电性,既能实现快充,也可保证电池寿命,如今这已成为行业共识。袁颂东认为“科研必须为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技术路线的规划至关重要”。带领研发团队夺冠“科技奥斯卡”“不同于某些领域科研效果明显,储能研究每步都走得很艰辛,开始即使想将电池能量密度从170提高到175都相当艰难,所以更要能抗压抗逆。”袁颂东说,他带学生时,除了让他们在课堂上学知识,还会带学生到企业、工厂实地学技术,了解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从基础做起。“科研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基础牢靠,才有质疑和创新的资本。”2017年,袁颂东创造性地将钠离子电池高效负极材料进行水相生产,在生产工艺和安全性上实现首次突破,有望解决锂、钴资源日益短缺的难题,科研成果不仅获得了深圳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国际大赛团队组总冠军暨一等奖,同时也收获多家企业的橄榄枝。据介绍,该创业大赛素有“科技奥斯卡”之称,在美国硅谷、欧洲、东南亚等地均设分赛场,当年全球共3600支队伍参赛。湖工大化学工程专业研三学生艾青说,袁老师不仅对学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追求,而且对学生十分细心,每周都有汇报会;关键的实验步骤一定先亲自示范;对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必须他从旁督查,对正确步骤反复叮嘱,确保安全。“据统计,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超过500万辆,以后的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储能需求最大的国家。”袁颂东说,作为储能研究领域一份子,他希望竭己所能为这个行业发展尽一份力。“储能行业的新技术理应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发展才不会受制于人。”
相关推荐: